民事案件拖得越久,说明可能是案件比较复杂,法院内部需讨论,或者是法院案件比较多需要排期。不论民事案件拖得再久,都应当符合法律规定的期限。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法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四十九条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1、民事案件拖久了对原告不利,原告的合法权利就没有办法得到维护,审限另行委托、指定辩护人或者辩护律师的,自案件宣布延期审理之日起至第十日止,准备辩护时间不计入审限。
2、公诉人要求出示开庭前送交人民法院的证据目录以外的证据,辩护方提出异议的,审判长如认为该证据确有出示的必要,可以准许出示。如果辩护方提出对新的证据要做必要准备时,可以宣布休庭,并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辩护方作必要准备的时间。确定的时间期满后,应当继续开庭审理。
3、检察院变更、追加起诉而需要给辩护人必要的时间准备辩护意见的,合议庭也应当决定延期审理。
1、诉讼谨慎
诉讼不像调解、和解,是双方当事人共同达成的意思表示,诉讼是由国家公权力对双方无法达成一致的事件作出的对双方都产生影响力的决定,法官作为裁决者,自然是要慎之又慎。每一道程序要落实、双方的权益都要保护,两边的主张答辩都要听,要推敲、演练,以更清楚地了解事实的真相,从而更准确地适用法律,减少损害任何一方权益的可能性。
2、案多人少
案多人少真的是历年来的通病。深圳的法官,一个法官年均要办理1000件案件,相当于全年无休一天3件,而且案件办理不仅是写判决书,还包括开庭、庭前准备。法官的工作量、压力巨大。案件过多、堆滞,使得案件无法很快地向前推进。
3、诉讼程序多
诉讼包括庭前调解、缴费、送达、证据质证、开庭、庭后补充材料等程序,每个程序都有期限,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推进,案件进程就加长了。
相关知识
热点聚焦
网友关注
问答专辑更多问答专辑>>